《封神第一部》未能如期问世,成为“开榜封神”的遗憾之事,对中国电影市场与工业发展而言,这是令人深感遗憾的一件事。自2012年开始筹备至今,前后历时11年的“封神三部曲”终于在近日上映。豆瓣评分7.7、票房约6亿元,是一份不错的成绩,但远未达到宣传中的创下中国影史最高投资、打造“中国的《指环王》”等高标准。
《封神第一部》的失败,与其迟到的上映时间有关。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不缺完成度高的“爆米花电影”,缺的是真正彰显中国类型制作水准与表达实力的作品。而这部作品就没有及时地将其呈现给观众,因此面临了市场风向转变、观众审美需求提升等风险。
尽管如此,《封神第一部》的品质水准放在早前,是同题材的制作天花板,或可凭借视效奇观、恢弘场景、华饰等制作“长板”来惊艳观众。但故事人物相对简单粗线条等内容“短板”或可得到市场的忽略与包容。在迟到的今天,这些不足之处就显得尤为突出。
《封神第一部》的出现,一扫此前国产奇幻在观众心目中的糟糕印象。但距离片方张扬的“玄幻史诗”,还有所谓的人物关系在主题上讲不出层次拍不出深刻性,从而沦为低效甚至无效的情节。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片方有雄心壮志,如乌尔善导演带领团队打造属于中国人的‘封神宇宙’和做成工业化标杆之作,但最终还是未能实现预期效果。
虽然电影工业化包含三个层面:项目开发阶段划分类型;制作管理科学流程;技术应用高新技术,但对于成本控制和风险评估,《封神三部曲》并没有做好有效预案。这样的决策虽然有其优势,如锁定演员利用场景控制成本保证连贯性,但也压缩了后续根据市场反馈调整改进的空间。
如何把握好系列电影连拍套拍节奏与市场风向变化,也成为电影工业化体系下风险控制重要一环。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每一步都需谨慎考虑,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同时保持艺术价值和商业成功之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