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影评:遗憾的雄心与使命感在核心命题上崩塌
当“封神”的野心变成迟到的遗憾雄心与使命感撑不起核心命题,中国电影市场与工业发展中的一件遗憾事。自2012年开始筹备至今,前后历时11年的“封神三部曲”首部作品《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终于在近日上映。豆瓣7.7的高分和约6亿元的票房成绩虽为商业成功,但远未能达到预期中的创下中国影史最高投资、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标杆、打造“中国的《指环王》”等目标。
对于一部分被激烈期待的人士和观众来说,《封神第一部》的表现只能算是差强人意。毕竟,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虽然缺乏完成度高的爆米花电影,但更需要的是真正展现出中国类型制作水准与表达实力的作品。这也意味着片方必须面对市场风向转变、观众审美需求提升以及后起之秀势头强劲等难以预估的风险压力。
《封神第一部》的品质水准放在早期是同类作品中的天花板,或许凭借视效奇观、恢弘场景和华丽装饰来吸引观众。不过,在迟到多年的今天,这样的故事简单粗线条的问题或许能够得到市场忽略或包容。而在当前好莱坞在中国市场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情况下,这部从创作理念到制作模式再到作品风格全面模仿好莱坞的作品,就显得过于落后。
这不仅是一次片方决策失误和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外界因素,如行业震荡和冲击。但反过来,《封神》系列寻求进入好莱坞所遭遇的小小挫折,也提醒着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工业化发展路径,以及深刻把握国内市场与国内观众需求,并创作出符合当下情感与思想共振的作品。
诚然,《封神第一部》并非一般粗糙制作或堆砌明星而成,它们都可以直接感觉到。在导演乌尔善带领团队努力打造“属于世界”的‘’’剧集过程中,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完整、高质量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一个真正彰显了国产玄幻大片魅力的代表作。但是,在这一路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挑战,比如对历史改编的一些选择,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现代语言,使其更加生动有趣,而不是单纯地复制过去版本。
尽管如此,对于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剧情空洞、人物浮夸等问题,一些改进已经见效,但是距离片方宣扬的大型史诗般项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最具争议性的则是在改编经典文本时,对于“弑父”主题过度渲染的问题。一开篇便有了殷寿麾下的质子与父亲对峙自戕,然后又出现了殷寿威逼利诱杀老商王的情节,这种高密度的情节没有讲出层次,没有拍摄深刻,从而沦为空泛甚至无效的情节。此外,“弑父”作为一种常见但重要的话题,其呈现方式和人物关系上的处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以避免这种移植导致角色间关系缺乏真实性,让整体画面显得格格不入,不伦不类。
值得肯定的是,乌尔善主创团队通过参考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结合殷商历史,将家喻户晓的人物赋予新的生命力,使纣王由荒淫暴君形象转变为明知妲己狐妖身份却利用其谋取政权者的野心家。这一切都摆脱了一贯论调,将原本原著家喻户晓的人物及其精彩情节,如比干挖心姬昌食子的丰富性增添新鲜感,但同时也让原本精彩的情节变得平庸甚至草率。
最后,无疑,“工业化”生产并不仅仅包含标准化流程,还包括成本控制及风险评估。在整个“封神三部曲”的拍摄过程中,由于资金链问题、出品方经营危机等原因,一度卡住在特效制作阶段,最终造成了成品瑕疵——特效水平参差不齐,有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由于分包给不同公司导致,不过最终责任归咎于制片方没有做好品控监督,让一部依靠特效卖点的大型玄幻影视产品因为缺乏有效管理而损坏其原本优势,即使付出了11年的时间投入也是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