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追求男性灵魂的必然失败与饥饿游戏影评的物品寓意

《小美人鱼》:追求“男性灵魂”的悲剧与《饥饿游戏》的影评之物品寓意

近日,真人版的《小美人鱼》在国内院线热映,这部影片自宣布主角由黑人演员海莉·贝利出演起,就引发全球观众的广泛讨论。赞誉者认为这是好莱坞和迪士尼对多元文化的进步,而批评者则指责这是一种对当下社会正确性态度的谄媚,从而改变了这个经典童话故事。

原版动画电影改编自30年前的迪士尼经典同名作品,而原著则是安徒生于1837年创作的小说《海的女儿》。两者的差异远大于相似之处,尤其是迪士尼版本明显落入其最擅长且经典的情节模式中,有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改变了安徒生的故事。随着动画版《小美人鱼》的流行,使得很多人几乎忘记了原著中的丰富内容,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两个不同版本之间以及重回安徒生原始故事,并讨论那些被忽视或压抑的情感。

安徒生的短篇小说因其特殊类型,可以通过充满隐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细节来透露我们生活世界的真实情况。在此,我们从“成为‘人类’(Man)”开始探讨。这位主人公,小美人鱼,上身为人类下半身为鱼尾,在西方神话中源远流长,是介于人类与兽之间第三种生物身份,她被设定没有灵魂,即不具备像人类那样的灵魂。

对于小美人鱼来说,“成为‘人类’”是一个模糊概念,就如她不知道鸟是什么一样。她对于人类世界启蒙来自沉船中的物品,其中包括一个用大理石雕刻成的大理石男性,对这一大理石男性的好感可能来源于她的爱情意识苏醒,让她预先在心中勾勒出了关于人类的一套想法,它不存在对错,只是一个主观幻想,这个幻想也催生了她的最终悲剧。她对那个一见钟情王子的预设,是她对大理石男性的好感转移,但误认即小美人的幻想对象并非真正的人类。

更重要的问题是,小美人的祖母所提及关于“人类灵魂”的错误理解。在传统学者分析时,如叶君健先生指出,小美人的不懈追求是激励人们心和动人的部分,但人们忽略了一些问题,比如这一所谓“灵魂”是什么?它是否符合她的期待?被性别化的“灵魂”,即使是祖母,也未能真正理解她所说的这个“人类灵育”。

为了掩盖这一建构过程,神话往往使用二元对立工具之一,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文化/自然、男性/女性,以及随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产生的理性/感性和公共/私领域等。在《海的女儿》中,最主要且鲜明的是男性/女性、自然界与现世间最大反差。而这些都是以往许多学者常常忽略的问题,即存在于小美人人子之间的性别差异。因此,“我们所知的人'万物之尺度',实则应该是'男性'/'万物之尺度”。

对于这位女性而言,她渴望变成解剖学意义上的女人,所以当她喝完巫婆药水后,她身体开始流血,象征着女性初潮月经;而拥有人类灵魂,则代表拥有像王子那样的"male soul"——整个故事悲剧核心,即当女性试图获得占有这样的"male soul"时,她必遭巨大的排斥和伤害,而对于这位女孩而言,则是不折不扣死亡结局。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到由于这种欲望导致她的死亡,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给予男子权力,将女子置于一种次级地位,使她们只能通过嫁给某个男人来获得属于自己的"soul"——只有当牧师宣布他们结婚的时候,他们才能获得丈夫的一份靈光,从而成为真正的人类。

总结来说,《小美人鱼》的悲剧核心便是在追求这样一个不可得到的心靈力量时,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主题相呼应,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实现自己成为他/she/cis male,以达到作为一个人最高境界。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种虚假希望,因为只要保持这种期望就无法达成目标。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