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首日票房仅300万,中美同步上映的成绩堪称劣势。抱着低预期观看,反而发现了新意。在避免偷懒翻拍的同时,创作者尝试将老故事注入新的内核,并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了。但最终,它仍显得过于天真。面对全面下滑的时代背景,这份天真不仅无法立足,更是被视为愚蠢。01《小美人鱼》的表现差,不是意外之举。毕竟,与前作如《狮子王》、《阿拉丁》、《美女与野兽》,它在知名度上大打折扣;更有选角风波影响,以及“煤炭公主”的形象又让部分观众退缩。而此次批评者们又提出新理由:“我不是种族歧视,我只是讨厌她的外貌。”但这其实没有区别,只是在以偏概全,把成见当作洞察力。这并非评论,而是扣帽子,用以拒绝进一步讨论,因为一旦戴上这顶帽子,就难以继续探讨了。
所以,要评价《小美人鱼》,必须先摘除这两顶帽子才行。那它究竟如何?我的看法是:“新”有余,“真”不足。可以看出,创作者们在追求创新,但最后结果却像古董改装成现代化,有些假设和刻板印象。一开始,我不同意有些人的说法,即新版只是照搬89动画版剧情,并非如此。此版本做出了两处关键改动。
第一处,在爱丽儿母亲——海洋女王死亡这一点上,将其责任转嫁给人类。这一点虽小,却改变了人鱼与人类关系的本质。在原动画版里,人鱼对人类恐惧更多基于食物链焦虑,即人类吃掉它们,因此害怕他们。而到了真人版,这种恐惧已经升级到憎恨,而且不是私人的,而是一国之仇家恨。这无疑加深了两个世界之间的隔阂,也为爱丽儿寻找配偶增添了一道难关。
第二处,在丰富人类世界细节方面,比如亚历克王子的岛国描绘得更加详尽。那里的统治者拒绝向外看待,更把海洋世界视为潜在威胁,所以陆地传播各种关于海底生物吃人的传言,让人们不再向往远方,而是闭塞自守。这两项改动,使原本纯粹的情感童话变得现实性更强具体来说,此版本实际构建的是一个大脱钩时代寓言,它讲述的是两个封闭、仇视他者的帝国,由于两个年轻人的相爱而破冰的故事。这就把爱丽儿拍成了全球性的复苏;把萌芽的人鱼恋变成了全球化的大事落实到人物层面,可以看到影片塑造的人物都是异类。在海底世界里,爱丽儿不顾禁令和父亲(海王)的劝阻,把沉船遗物当宝贝收集,还擅自接触人类,因为她认为能够做出这么多好东西的人类不可坏到哪去。而同样,在人类社会,当所有人都讳莫如深时,只有亚历克仍然渴望航行冒险,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开放,因为只有开放才能进步。
整部电影讲述的是这个异类彼此相爱的故事,他们最终相互迷恋,不仅因为性吸引,还基于价值观认同。她最初因为目睹他救狗而喜欢上了他,那个场景只是一套老生常谈的情节,但对于她来说,却有一番不同的解读——她看到他平等对待其他生物。而他最初因歌声喜欢她,最终确认则因为她兴趣盎然地听他讲述航海奇遇。他想象得到,在一个害怕海洋的地方,他找到了解释这些话的人,从朦胧好感渐生至具体个人迷恋,他们从文明间朦胧好感走向深切感情,为这段感情奠定基础。
影片结尾也不同于原动画版,那里亚历克公主乘坐着心之船远离地球时,一群人間與魚類共同送别。但这里也有类似情节,但是导演特意用一个框架来展示岸上的群体与水中的群体彼此凝望,那分明是一种对于对方接受和理解那分明是在说:随着他们的情感起航,对彼此仇视已建立起重新交往的契机。不过,这个童话现在看来十分虚假,如同伪概念一样孩子还相信童话,而成人早已识透现实至于全片最虚假的地方,就是这两位主人公。在今天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很快就会消失片中的愛麗兒,她母亲也是國母被殺,她不僅沒有敵視世間文明,也說出了“凶手只有一個人,为何要憎恨整个民族?”这样的“魚奸”言論,這如果發表於網路,是魚也會被淹死。亞歷克斯作为储君意识到国家即将衰败会毅然决然打开吗?几乎是不可能。他会选择为了安全限制自由吗?可能性也不大。当一个国家内部矛盾难以调和时,最有效办法就是将矛盾转移到外部,让民众相信,全都是敌国想要灭亡我们,因此国内乱象纷飞怎么还会考虑联姻?
對吧,這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是王子公主愿意人民魚民們也不答應啊所以,《小美人魚》的故事若放在二十年前或许还挺合适放现在,则已經完全失去了存在意义成為彻头彻尾の幻想历史背景崩塌之后,该段情缘就失去了坚实依据沦为两人一见钟情这种悲哀情况下,无论从选角还是改编,都试图唤醒一种超越差异共存意识,但这种努力注定失败,因为太过脱离现实太过自说自话通过整部电影,只有螃蟹总管唱完后愛麗兒跟著唱起来的一幕,以及海王和女巫关于限制自由与利用自由的问题,使我感到一些真诚。一句话总结,《小美人魚》是一个失败作品,它错位时间错置语境拍摄了一部几乎每个人都不会信服的事业没法啊 现实与童话之间界限已经如此清晰正如各国之间以及人人之间隔阂早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人类与鲸 whale 之间 的分别很遗憾这是个不再期待童话年代尽管那个曾闪耀在每个人头上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