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不懂一部电影时霜花店影评中的自然之美

在银幕上,一场关于时间的奇幻冒险正在展开。《信条》(TENET)的海报映入眼帘,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观影旅程将是一场挑战。电影因其烧脑难懂而成为影城复工以来的第一个现象级话题,据说从影院出来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倒着走,因为大家普遍找不到北。

论起电影,《信条》并不是第一个难懂的,也不是最难懂的,但为什么观众都跟它较劲?看“懂”,对一件艺术作品来说,重要吗?不重要吗?一道题不会做,是题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

要不要假装看懂了《信条》?你可能并没走进影院看这部影片,但多半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关于这片子看不懂的议论。作为漫长的休眠期内观众最期待的影片之一,大家猜到了《信条》会有智商门槛,但没猜到门槛会这么高。

据说国外有这样评价:“这部电影讨论了许多与时间有关的概念,叙事节奏又极快。以至于如果有观众试图理解它,或许会得脑动脉瘤。” 《信条》依然是一部典型的诺兰电影,对路人影迷极度不友好。但很多自认为是在诺兰影迷圈子里的人,这次也忍不住要反水,毕竟没多少人喜欢“我难道是个傻子?” 的感觉。

大多数人在看完电影后的反应是:我为什么要浪费宝贵的两个小时来看这部不仅没看懂、甚至都不知道哪里没看懂的电影?以及人们整个观影过程心路历程基本是:这是正向还是逆向主角呢?怎么突然跳到了这里?我为什么还坐在这儿?

从片名来看,“信条”走的是高冷俯视路线。这就是该片所追求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既大胆又深邃,让每个细微之处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未知。

虽然《信条》的确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作品,但这样的挑战本身也成为了其魅力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解读和思考,这或许才是艺术最本质的情感表达方式。

因此,有没有必要假装 看透了《信条》,取决于谈话对象:对方是路人观众,可以就幼儿园版进行交流;对方是职业诺兰粉/物理博士后/哲学仁波切,就直接上佛祖版。相信谈话都能进行下去。而且就算实在 看不懂也完全没必要心虚,就像那个著名表情包——爱因斯坦慈祥地露出蒙娜丽莎般微笑:“有的中国同学妄图一晚上掌握我的知识,不可以让他得逞。”

别说基础薄弱如你我,就是主演约翰和帕丁森本人,也表示完全无法理解:“台词都背得很溜,但我们都不知道说的啥。他俩是一边稀里糊涂拍摄,一边听导演亲自讲解,都完成了任务。”

那么,在座位才两个半小时,我们看着那屏幕上的画面,又有什么丢人的呢?

诺兰和他的朋友们,当今导演粉丝鄙视链上,他们绝对站在头部位置。一位诺兰粉通常是不易流俗、爱动点脑筋、有点独立思想、对电影艺术报有点情怀而且有点传统恋旧的人。不过,《信条》这次似乎玩得有点大,大到连这些老手也感到有些吃紧。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旧沉浸在这样的故事世界中,那些回文诗句、科学顾问、高冷风格等元素,无疑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这种“烧脑”的乐趣。

最后,无论是否真的“看到”了所有层面的意义,其实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用你的思维去探索这个世界。你是否愿意尝试去理解那些被定义为“烧脑”的概念。你是否愿意承认自己曾经被困惑,然后勇敢地跨出舒适区,用你的智慧去解锁这些谜团?

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那份属于自己的见证,而非简单地遵循他人的意见或者标准。如果有一天,你能够真正触摸到那些隐藏在表面的奥秘,那么无需担忧,看似复杂的事物,其实只不过是在展示一种不同寻常的心灵旅行罢了。在这样的旅途中,每一步踏下,都像是对于生活自身的一个致敬,而每一次停留,都如同给予自己一个新的开始。在霜花店,那些自然之美已经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发现,只需要打开心扉,让它们轻轻飘进我们的生活中吧。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