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从野心到遗憾,雄心与使命的落幕戏
当“封神”的野心变成迟到的遗憾雄心与使命感撑不起核心命题
在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封神第一部》的上映,无疑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次尝试。自2012年开始筹备算起,这部玄幻史诗片终于在近日问世。但是,与此前宣传的创下中国影史最高投资、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标杆、打造“中国的《指环王》”等目标相比,目前的市场反馈似乎还不尽如人意。
豆瓣7.7的评分和约6亿元的票房成绩,在商业层面都是可喜之举,但对于一部分被高昂期待的人士来说,《封神第一部》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尽如人意。毕竟,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不缺完成度高的“爆米花电影”,缺的是真正彰显中国类型制作水准与表达实力的作品。而这,就是《封神第一部》未能及时交付问世所带来的问题。
作为流行文化产品,《封神第一部》未能满足市场对新鲜感和创新性的需求。这意味着片方需要面临风险压力,比如市场风向转变、观众审美需求提升以及后起之秀势头强劲等难以预估因素。
从创作观念、制作模式到作品风格,一致对标好莱坞,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作品错位于当前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封神 第一部》的品质水准放在早期,是同类题材中的顶尖水平,或许凭借视觉奇观、恢弘场景、高级装饰等制作元素来吸引观众。但是在迟到的今天,尤其是在当前好莱坞在华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情况下,这样的工作更显得过时了。
《封神 第一部》的故事人物虽然有所改善,但距离片方张扬的大型玄幻史诗尚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关于“弑父”的主题,该主题被多次使用却没有讲出深刻性,从而沦为情节上的低效甚至无效。此外,还有关于纣王利用妲己谋取王位的情节,这样的设定虽然让两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变得丰富且新鲜,但也失去了原著中一些精彩的情节,如“比干挖心”、“姬昌食子”。
总体而言,《封神 第一部》是一部展示了巨大潜力的作品,它展现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并且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国产奇幻影片常有的局限性。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决策失误、资金链断裂以及外界环境变化——这份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成为了一个遗憾的事实。
值得思考的是,在追求国际标准并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大制作背后,有着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的问题。当今时代,对于这样的巨额投入,更需考虑到风险控制和成本管理,同时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球文化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