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追求男性灵魂的悲剧星际穿越影评中的物品寓意探究

《小美人鱼》:追求“男性灵魂”的悲剧,星际穿越影评中的物品寓意探究

近日,真人版的《小美人鱼》在国内院线热映,这部影片自宣布主角由黑人演员海莉·贝利出演起,就引发了全球观众的广泛讨论。赞誉与批判并存,前者认为这是好莱坞、迪士尼对多元文化的进步,而后者则担心这会破坏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核心。

真人电影版改编自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而动画版又源自安徒生1837年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两者的差异远大于相似之处,尤其是迪士尼版本显著地落入“善恶”对抗模式,从而改变了原有童话的情节。本文将借此次真人版上映机会,对比不同版本,并深入探讨安徒生的原始故事,以及那些在改编过程中被忽略或压抑的情感和主题。

安徒生的《海的女儿》隐藏着深刻思想和需要细究的细节。通过充满隐喻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我们所处世界现实状况的一些信息。在这个故事中,小人的悲剧核心是为了成为“男人”,即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心灵体验——人类灵魂。

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海底的小鱼,上半身为人类下半身为鱼尾。这一生物形象源远流长,在西方神话传统中占据重要位置,被设定为没有像人类那样的灵魂。一种不灭且永恒存在的心灵,是促使她行动最根本动力的驱力。她渴望获得这样一个心灵,因为它能让她成为真正的人类。

对于年轻的小鱼而言,“男人”是一个模糊概念,她不会知道鸟是什么,也不知道男人是什么。她对于男性的启蒙来源于沉船中的遗留物,其中包括那个用大理石雕刻成的大型男子。在她的爱情意识苏醒时,她开始幻想这种未知但吸引她的存在形式,即形成了一套关于男性的美好想象。但这一幻想也是悲剧催化剂,它导致她误解了王子,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小人的错误理解导致悲剧发生。她错把一个活生生的男性当成了自己内心构建出的理想男性,这个误认造成了整个悲剧链条。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她对于祖母提及的人类心灵错误理解。在学术界分析时,如叶君健先生指出,小人的不懈追求正是激励人心并令人动容的一部分,但人们往往忽视对这一所谓“人类心靈”的更进一步探讨,它是什么?小人是否真的明白她渴望的是什么?

由于教义赋予人类高贵的地位,使得祖母反驳理由显得微不足道,即她没有足够理由否定小人的希望拥有这样一个心靈。而在整个故事里,“人类心靈”被描绘成值得追求的事物,最终却因为性别差异导致失败。这表明,无论是在东西方主体建构中,“男人”都是参照点。英语中的“Man”既指男性(sex)也指整个人类;语言建构中,“他”同样如此,是男性的专有称谓,同时也是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因此,我们所知的人类应该是基于性别划分:“男性是万物尺度”。

变革双重含义:首先成为解剖学上的女性,然后拥有一般意义上的男性精神,这正是整个故事悲剧核心。当女性试图获得属于男性的精神时,她必遭排斥与伤害,而对于小鱼而言,则意味着死亡。在这里,我们注意到祖母给予的小孩如何才能获得一份肉体快乐:“只有当一个人爱你,比他父母还亲密的时候;只有当他把他的全部思想放在你身上的时候;只有当牧师把他的右手放在你的手里,他答应现在和将来永远忠诚的时候,他的心才会转移到你的身上,你就会得到一份快乐”。换句话说,只有当女性进入男权结构,与某个男子结婚后,他们才能从丈夫那里接受到一些精神力量,让她们继续服务于他们。

因此,对于想要变得像他们一样,有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小魚来说,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让王子爱上自己然后娶她。这一切始于她的幻想里,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即“我要牺牲一切争取他和不灭的心靈”。这就是所有这些争议背后的问题:为什么女性需要成为某个特定的类型的人,以便得到承认?为什么她们不能独立拥有自己的生命吗?答案似乎很简单——因为她们不是按照同样的标准定义出来,所以她们必须适应已有的框架。如果我们能够从这样的角度去审视这些古老传说,那么我们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性别角色、社会规范以及心理需求之间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