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无情的世界里,小美人鱼被骂得像是在嘲讽着它自己。这个故事,原本是关于爱与勇气的,但在现实中,它却显得如此虚幻和不切实际。
《小美人鱼》的首日票房仅有300多万,这对于一个中美同步上映的大片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它不是那种偷懒翻拍之作,而是尝试将老故事注入新内核,有些程度上也成功了。但最终,它还是太天真了。在一个全面下行的年代里,天真过头,就成了装傻。
01《小美人鱼》卖得差,是早就意料之中的事。毕竟,与此前的“动改真”相比,如《狮子王》、《阿拉丁》或《美女与野兽》,这部电影的知名度要低很多;再加上选角风波,以及“煤人鱼”的形象,也让一些观众望而却步。而且,这次的一些评论者又有了新的说辞:“我不是嫌她黑,而是嫌她丑。”但这些都是以偏概全,把成见当做洞见。这根本就不是评论,而只是扣帽子,用来盖棺论定,拒绝打开新的讨论。
所以,要谈论《小美人鱼》,我们必须先摘掉这两顶帽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始真正地讨论这个问题。那,《小美人鱼》究竟如何?我的评价是:“新”有余,“真”不足。能看出来,主创们在刻意求新,但最终效果却像是古董做新,反而显假了。
首先,我不同意有些人的说法,说这部电影只是照搬了89年的动画版剧情,并非如此。不如说,比起那时的版本,这个真实版做出了两处关键性的改动。一处是在把爱丽儿母亲——即海洋女王死亡的情况,将其算到了人类头上。这一点虽微,却改变了一直以来的人类与海洋之间关系,从恐惧到憎恨,再到深仇大恨。这使得原来的隔阂变得更加坚固,对于爱丽儿寻找她的丈夫亚历克王子的道路造成更大的障碍。
第二处改动,在于对人类世界细节的丰富描绘。在原来的动画版中,对此几乎没有描述,但这个版本则详尽地描绘出亚历克所在岛国是一个封闭帝国,那里的统治者拒绝向外看,更视海洋为潜在威胁。而陆地上的传言流传着各种关于吃人的故事,使人们不再向往远方,而是闭塞自守。这两种改进,使原本纯粹的情感故事具有了更现实的地理意义和历史背景,以构建一个大脱钩时代的小寓言,让原本的小爱变成了大爱;让原始的人类恋物质变成了全球化复苏。
具体到人物层面,可以看到影片极力塑造两个异类角色。在海底世界里,虽然所有生物都禁止接触人类,但是为了珍宝,她擅自接触人类,因为她相信,不管人类多么残酷,他们总会制造出这么精致的事物。她并不害怕他们。她认为,只要他们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品,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完全坏透。而同样,在陆地上的亚历克,他虽然所有其他人才害怕开启航行冒险,却仍然渴望他的国家能够开放,因为只有开放才能够进步。他酷爱航行探险,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重新开放,因为只有开放才能进步。而整部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异类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最终走向幸福生活的事迹。并且,他们之间的情感基础不仅仅基于性别吸引,还建立在价值观认同之上。当亚历克救了一只狗时,她看到了他对其他生物平等待遇的情谊;而当他听完她兴趣盎然讲述航海奇遇时,她发现他对地球村宣言的情怀,即便是在恐惧 海洋帝国的人们之前,这份了解也是空白页上的第一个字母。如果没有这种共同点,他们之间可能不会发生任何感情联系。但由于存在共同语言,他们可以跨越彼此文明间巨大的鸿沟去找到对方的心灵深处,即使彼此文化背景迥异,也能产生共鸣和理解,因此形成了一段真正属于它们俩的情感旅程至今未曾有人体验过。因此,当影片结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岸边的人群与海中的水族一起为他们送别,同时也是一种对于对方文明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方式,或许暗示着未来,一段跨物种友好的序幕已经悄然而立,为那些因为分别而痛苦的人们带来了希望,让那些仇视不同的民族知道,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被理解,被欢迎进入另一种生命境界。此乃一段心灵交融、双方各取所需、双赢结局的大戏展开,是一场超越国界、超越生态系统、超越一切分割线的大戏演绎。
但是,此番努力似乎无法避免失败。在今天的一个全球右转民粹至上的时代,这个故事失去了它应有的语境,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已经坍塌,所以这一段感情变得无源之水,不再拥有坚实理由,只好沦落为恋爱脑的一见钟情。不过,从某些细节来看,如螃蟹唱歌给愛麗兒聽時,這個瞬間讓我們感到有一丝温暖與現實,這就是這部電影唯一保持著現實感的地方之一。此外還有一個關於魚王和女巫角色的劇情發展,它們試圖限制愛麗兒自由卻又以謊言欺騙她,這兩個角色的動機反映出統治者的利益與人民魚民們無端受苦,這種對自由與安全權力的爭奪正體現著一個社會制度問題,並為觀眾提供了一絲從政治層面來思考這場悲劇原因的窗口。但總體來說,《小美人魚》的創作者無疑犯了錯誤,它試圖將一個過時甚至已經失真的童話式故事情節推進當代社會,因為它忽略了時間與環境變化帶來對童話內容本身價值觀念的大幅轉變。本應該成為一次提醒我們現在需要什么樣的心靈教育以及文化傳承,以適應今天複雜多元社會環境下的年輕一代需求及期望,但最終僅僅成為一次徒劳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