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高定周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了。首先是官方日程中三类成员的数量都有增加,总数从上一季的 28 个品牌增加到了 35 个。另外曝光比较少的高定珠宝部分,品牌数量也从 5 个增加至 9 个。
高定周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了。首先是官方日程中三类成员(正式、通讯、客座成员)的数量都有增加,总数从上一季的 28 个品牌增加到了 35 个品牌。另外社交媒体上曝光比较少的高定珠宝部分,进入官方日程的品牌数量也从 5 个增加至 9 个。
Armani Privé 2018 秋冬高定
GIVENCHY 2018 秋冬高定
除此之外,还有 Vetements、Acne Studios、Miu Miu、Hermes 等品牌把各自的 2019 春夏或者早春系列安排在了高定周期间的巴黎进行发布。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经济实用的操作模式,编辑和买手都聚在巴黎,在安排看秀嘉宾这个环节可以省下不少人力物力;另一个好处是,高定周的日程不像普通时装周那样密集,发布会的曝光度也会高一些。
Miu Miu 2019 早春度假系列
Hermès 2019 早春度假系列
Acne Studios 2019 春夏系列
Vetements 2019 春夏系列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成衣领域,奢侈品牌已经基本完成了集体转身,重视社交媒体、关心传播度和点赞数,绝大多数品牌已经对此达成共识。但在高级定制领域,分歧依旧明显。
其中有希望保持高定神秘气息的品牌,比如有办秀但不会邀请大量媒体、不会在网络上发布任何照片的品牌,对于这些品牌来说高定就是他们最主要的业务,他们选择针对性地为高定客户提供服务,而不是在社交媒体的大海里撒网。
也有品牌重视公开与保持神秘的平衡,比如 Dior 创意总监 Maria Grazia Chiuri 在 2018 秋冬高定秀的后台表示,奢华但并不是非得把华丽写在衣服上,她想要在设计中体现“你不一定能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微妙”。她为 Dior 这一季高定所创作的设计体现了这一态度,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也不像成衣系列贩卖“女权主义”的概念,设计或许中庸但拥有万能的优雅气质。
Dior 2018 秋冬高定
CHANEL 也是类似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 CHANEL 的高定在社交媒体上总是被评论“老土”的原因,服装是为高定客户而设计的,但秀场布置可以兼顾两者,大手笔打造的华丽秀场既能让来到现场的客户高兴,也能讨好隔着屏幕的非高定消费者。上月底 CHANEL 108 年来首次公开财报,2017 年总销售额 96.2 亿美元(对比感受一下,GUCCI 约 71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11%。数字时代虽然不做电商,但 CHANEL 在营销和广告的投入一点不含糊,去年的投入超过销售额的 15%。
2018 秋冬高定秀场,CHANEL 把塞纳河畔的风光搬进了巴黎大皇宫,不看图片上方的大皇宫屋顶还以为就办在塞纳河上呢
本季没有鲜艳的色彩和大量的图案,Karl 认为巴黎的色彩就是灰蒙蒙的
袖子和裙子上采用的拉链开衩设计,是本季的标志性元素
另外一些品牌则选择在设计上也更加开放,原因则各有不同。Maison Margiela 这边,属于 John Galliano 的设计本身就是社交媒体友好属性,放在一堆照片里很出挑。另外,Galliano 这一季关注的恰恰就是沉迷于社交媒体、热衷尝试新科技的年轻一代。
Maison Margiela 2018 秋冬高定
Schiaparelli 也属于这一类,带着超现实主义风格同时又兼顾优雅浪漫气质的设计,很容易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一季模特佩戴的动物头饰以及服装上写实的刺绣细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恰恰是对品牌创始人最经典设计——那款龙虾裙的延续。
Schiaparelli 2018 秋冬高定
而另一些品牌则大胆选择将高定设计年轻化,这条路并不好走,很容易丢了品牌风格、流失原有客户,Valentino 属于其中成功的一例。这一季设计师从古希腊神话、文艺复兴寻找灵感,用年轻、艺术化的手法诠释古老的话题,减少了平庸的仙气,设计更富有质感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开放的诠释空间,用流行的话说真是可盐可甜。
Valentino 2018 秋冬高定
除此之外,男装也是一个关注点。此前 Kim Jones 在 Dior 男装的首秀就特别邀请品牌高定工坊的匠人们参与男装制作,而这一季的高定周 GIVENCHY 和 Jean Paul Gaultier 的秀场上都出现了男装,而且数量不少,设计也颇为突出,也不仅限于正装。
GIVENCHY 2018 秋冬高定秀场上的男装
Jean Paul Gaultier 2018 秋冬高定秀场上的男装
社交媒体时代的秀场越发热闹也越发拥挤,同时时装秀邀请函的含金量也自然在打折扣,这也让很多真正的高定消费者选择不再亲自前往秀场,而是通过途径了解新一季的设计并进行预定,时装秀正在从服务性质往营销性质转型。
来源:理想生活实验室 文/陈露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