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0 月 12 日至 10 月 16 日,上海时装周旗下的独立时装发布平台 labelhood 2017 春夏展将在上海外滩源的圆明园路连续举办 4 天。今年的 labelhood 以“和而不同(Flocks of Diversity) ”为主题,共有 25 位独立设计师在此以“时装演示”(presenation)的形式发布 2017 春夏最新系列。
“时装演示”在今年 4 月的 labelhood 举办时已加入时装周的主日程。我们之前介绍过,比起传统的 T 台走秀,这种展览形式对于场地和形式的限制更小。它只有十几分钟,设计师不必起用太多模特,有更多空间利用音乐、布展、造型等,综合展现品牌希望塑造的形象;而参展者则可以近距离观察模特儿和他们身上的服饰,与他们互动。
Museum of Friendship
和主秀场不同,参与 Labelhood 展示的都是刚从国外设计院校学成归来的独立设计师,不少还是 90 后。他们创立工作室的时间大多很短,从 1 至 2 年不等,但不少已经通过国内外 Showroom 的推介以及国际时装周的展示吸引了不少关注,有了数个到数十个的买手店合作,客单价从 1000 到 8000 不等,也有了自己的小众粉丝群体。
在今年的开展日上,共有四位这样的独立设计师品牌首先展出了作品。这包括在上一季 Labelhood 同样负责首日秀的王天墨(Museum of Friendship)和郭一然天(Yirantian),以及首次参加的雷留树和蒋雨桐(Shushu/Tong)和钟嘉琦(Tommy Zhong)。
不管是从形式或内容上看,今年的 Labelhood 都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我们整理如下。
1、展览数量翻倍,场馆从 1 栋楼延伸至整条街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 Labelhood 从 3 天延长到了 4 天,Presentation 的场次也从 11 场增加到了 18 场,另外还增加 7 场展览(Exhibition),举行摄影展、品牌联合跨界展等各项活动。
另外,新设在 14 日的 GQ 男装日,将集中展示 HIUMAN、WAN HUNG、CHENPENG、STAFFONLY、 JUNWEI LIN 以及 PRONOUNCE 这六个品牌的 SS17 系列,其中将有一个品牌被选出参加 2018 年春夏季的伦敦时装周。
不过最有趣的变化是场馆。第一季的 labelhood 只在外滩源的真光广学大楼开辟了三层展示空间。也许是由于这种场地限制,不少展示活动在时间上有重合,导致参展者不得不从中权衡取舍。
而今年,整条圆明园路上共有 6 个场馆被用作展示、展览及活动,18 场 Presentation 也被分配在新安天堂、哈密大楼、中实大楼三个主要场馆中。这三个大楼正好位于圆明园路的一头一尾和正中,穿插着的小型场地和贯穿整条路的 Labelhood 标识,看上去就像一条临时独立设计师展示街区。所有展示活动之间也预留了 1 小时时间,对独立设计师感兴趣的人可以一场不落地全部观看下来。
日本自由撰稿人小山瞳告诉《好奇心日报》:“我觉得独立设计师的推广平台能做成这种成规模的不太容易,尤其是考虑到这样大型场馆的租金。我感觉最近在日本,很多年轻设计师得不到这样的展示平台,还是那些比较成熟的品牌才有这样的机会。”
因此,从上午直至晚上 9 点,你始终可以看到大队的参展者在不同展馆间来回穿梭看展,他们多是打扮时髦、关注或从事与设计圈相关工作的年轻人。
不过,与之对应的是附近北京东路上一队队举着小旗子、带着小黄帽、上了年纪的游客团。根据展厅门口工作人员的介绍,他们就像两个平行时空的群体,在十字路口相遇,却“并无什么交流”。
2、每位设计师的展览场次从 1 场变为 2 场,这也区分了受众
在首展日上,4 位设计师的 Presentation 均向不同群体演示了两遍:上半场只对买手、设计师好友及媒体开放,而下半场则是对普通公众开放。
Labelhood 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好奇心日报》,这种设置是为了让尽量多但尽量均衡的专业人群和普通消费者都能与设计师品牌近距离接触。在场馆面积小一些的新安天堂和哈密大楼,上下两场的人数分别控制在 150 ~ 180 人左右,而主场馆则是每场 250 ~ 280 人。
不同场上的观展者反应也形成有趣的对比。以 Museum of Friendship 的开场秀为例,王天墨的这次展示以“I did it my way 为主题,主要设计风格是“少女感”又混入了一些顽皮的另类元素,比如运动服上配有荷叶边、桌布拼成的连衣裙、后背上巨大的洗水唛(washing label)等。
王天墨告诉《好奇心日报》,她希望表达的是“在成长中的少女——不管是和她一样十岁到伦敦求学的年龄,还是十岁——只要还在成长,都可以是少女。”因此在和这些合作多次的模特交流时,她也特别要求举止上要“Be cute”(可爱点)。
在上半场,我们遇到了 Labelhood 专业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 Andreina Longhi。她告诉《好奇心日报》:“我很喜欢 Museum of Fashion 的展示方式,前半部分是姑娘们在合唱表演,后半场则是一个轻松简单的走秀。那些模特们的举止像一群青涩的女孩,和服装中混合的元素形成对比。这是一个快乐的 presentation。”
Andreina Longhi 觉得,现在很多中国的独立设计师在设计和品牌运营上其实都开始成熟了,国际上的反响很好,但是“国内的消费者接受度还不是那么高,还需要培养”。
我们在下半场遇到的一位摄影爱好者的说法应证了 Andreina Longhi 的说法。他告诉我们:“原来因为栋梁开始关注 MOF,但是今天现场看了觉得模特好像不是特别专业,举止比较随意,不太熟练的样子。”
3、设计师布展简单但个性突出,不过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订货量
“主场秀和 Presentation 各有自己的特点。主场秀会更专注、更正式,但自由发挥的空间小一些;Presentation 上可以表达更多有趣的东西,但你会担心很多人是不是看了就走了。”王天墨说。
因为不少参展的设计师刚刚结束四大时装周上的一些 Showroom 活动,这次布展的时间其实比较有限,只有不到 1 个月。但从首展日的情况来看,在“表达的趣味性”上,4 个品牌均凸显出各自不同的品牌性格。
比如,虽然也是表现少女感,但雷留树和蒋雨桐(Shushu/Tong)的时装演示和王天墨不同。在这个展示上你看不到的不是“带着一点小的少女感”,而是“纯粹的少女感”。他们以“花仙子”为灵感,现场做成了一个小花园的样子,模特们分成两拨,穿着粉蓝、粉红、碎花的长裙或短外套依次走出,随手摘起一朵花低头在手中摆弄。展示最末,还有一位穿着白色长裙的模特走出,邀请参观者拿出入口处发放的“花仙子”贴纸贴在她身上。
西席艺术工作室的创意总监、买手 Bartley Ingram 告诉《好奇心日报》:“这种艺术性的展示方式很打动我。国内市场现在也比较偏爱这种更清新、更可爱的风格。”
在谈到“为什么分两拨展示同一个系列”时,雷留树表示这是出于商业考虑。“这种清新的印花比较受市场欢迎,所以放在第一波展示。后面的则是设计感和艺术性更强烈些。”
比起 Museum of Friendship 和 Shushu/Tong 的艺术性展示,Tommy Zhong 和 YIRANTIAN 的 presentation 都是直截了当的走秀。
刚从米兰时装周归来的钟嘉琦和搭档 Jenny 在 Tommy Zhong 2017 SS 的 20 件作品中选出了他们觉得“比较能强调整体印象”的十件,做了一个小型走秀。颜色以黑、红、灰为主,配上看去类似墨印又似油画的印花,让看到秀场照片的日本自由撰稿人小山觉得“很东方”。
这 10 件作品的剪裁和轮廓都很简洁,主要在面料上下功夫,“80% 的时间都用来研究面料了”。因此布展现场的地面支起了数个鼓风机,将一块白色纱绸吹得上下翻飞,加强了走秀时模特身上各种不同面料搭配起来的那种质感。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 Labelhood,就是想看看国内买手和整个市场的反应。之前在米兰、伦敦、巴黎转了一圈,发现还是意大利市场买手的反馈最积极,和他们偏爱的风格更相符。” 钟嘉琦告诉《好奇心日报》,他刚刚毕业不久,签了 2 家买手店和一批订单,最迫切的问题还是“如何让更多的买手看到我的作品”,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打算做早春或早秋系列,希望节奏不要太快,品质要有保证。”
从 2014 年 4 月起就已经开始参加上海时装周的 91 年女孩郭一然也有类似的想法。她在中实大楼的巨大展厅中用垂吊而下的白色纱筹围成两个白色立方体,让模特们穿梭其间展示 YIRANTIAN 2017 SS 系列,搭配着她和首饰设计师钟玮从去年起合作推出的首饰品牌 YIRANTIAN Jewelry。
”我看上好像一季一季做得挺顺利的,其实刚回国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需要解决的瓶颈,比如设计需要修改成适合亚洲人的尺寸,伦敦和国内的气候不一样因此春夏系列面料的选择需要注意等等。这些让我认识到 YIRANTIAN 远不止设计,品牌怎么运营其实更重要,对商业的认识也在慢慢加强。”
这些只是 25 个参展 Labelhood 的独立设计师品牌的一小部分。他们都很年轻,还处在“名气还算小众,但定价因为市场需求不够大还做不下来”的阶段。不过好在,整个环境以及各种平台的支持正在逐渐成熟,下一步需要培养的可能是消费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