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兄弟杯”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
目睹这一幕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如此生动地表达出来。 吴海燕一举夺得金牌。
做衣服的人
长期以来,中国设计一直是海外设计的学徒。
直到2010年,Uma Wang、张慧珊、Masha Ma、继成等众多中国设计师才出现在四大时装周上。 西方媒体才刚刚开始对中国设计师越来越感兴趣。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时装设计师正在崛起”。
成长于中国经济和中国设计影响力高速增长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计师也开始将目光转回中国:毕业于伦敦圣马丁学院的邱浩年底回到中国2006年创立先锋女装品牌QIUHAO; 一年后,周翔宇从荷兰海牙时装学院毕业,回到中国成立了Xander Zhou。
邱浩和周翔宇选择回国创业,当年引起媒体广泛报道。 但很快,年轻设计师回归中国就不再是新鲜话题。 HAIZHEN WANG、CEN PENG、Pronounce、MARCHEN、JUNWEI LIN……这些拥有海外背景的设计师纷纷回国。
他们不再只想得到国际设计界的认可。 相比之下,数亿人越来越愿意为设计花钱的中国市场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
嘉年华岛
时装周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汇聚行业内的各种力量。 无论是大品牌、设计师、模特、买手还是媒体,都可以快速完成服装展示、交易订购、合作交流、内容制作和曝光。
在时装周、展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国内设计师品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英国时装策展人杰玛·A·威廉姆斯(Gemma A. Williams)在参加2016上海时装周后形容新晋设计师“就像爆炸一样,数量是之前的三倍”[5]。
相应地,整个中国设计师品牌市场也在快速扩张。 2014年,上海约有70家买手店。 到 2016 年,这个数字增加了四倍多; 2014年,参加首届展会的品牌年收入为4400万,四年后大幅增长至2.2亿。 。
年轻设计师们狂奔,争夺进入时装周的机会。 Angel Chen、YIRANTIAN、SHUSHU/TONG等海归设计师品牌才刚刚起步。 他们迫切需要用巧妙的创意、华丽的面料、华丽的灯光、华丽的表演来打动人们。
然而,时装周的狂欢仍然属于少数人。 1000家精品店,2亿营收,这些很难称得上“破圈”。 在圈外,了解设计师的人并不多。 设计师们仍然对资金、人脉和曝光度感到焦虑。
对于设计师品牌来说,这意味着可以看到更多的创意和设计。 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再局限于连卡佛和Farfetch,而是可以找到在线崛起的新途径。 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也从仅仅通过“买手店”进行交易而无需见面,转变为与成千上万的用户直接对话。
但对于一个习惯沉浸设计的人来说,主动与消费者沟通是很困难的。 幸运的是,中国设计师通过探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对话方式。
成立于2013年的XIAOLI有着令人羡慕的成长之路: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创立自有品牌、是国际时装周的常客。 李晓认为,好的设计会自己说话,但三年来,她逐渐改变了想法。
通过观察社交平台上的时尚内容和博主动态,她发现性别模糊和男女皆宜的设计越来越流行。 这促使她将男装的工艺注入到女装设计中,为帅气、自由奔放的女性设计。 这也为她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消费市场。
如今,中国设计师开始频繁出现在国际时装周上。 在刚刚结束的2023秋冬巴黎时装周上,共有9位中国设计师进入官方日程,5个设计师品牌以走秀形式发布最新系列,4个设计师品牌以时装秀形式发布最新系列。静态显示。
结尾